广东省教育评价改革典型案例——华南农业大学-www.尊龙凯时888

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完善学校管理和教育评价体系”的决策部署,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鼓励各地各校探索推进教育评价改革,省教育厅先后组织开展三批教育评价改革典型案例征集评选。为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扩大改革的辐射面和影响力,“广东教育”微信公众号推出专栏,介绍各地各校教育评价典型案例,供各地各校参考借鉴。

农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简称“农业硕士”)教育担当着培养新时代农业现代化引领者和开拓者之重任。华南农业大学以推动农业硕士回归应用型人才培养本位为目标,提出“精准招生—靶向培养—溯源质控”的培养新模式。

主要做法

结合专业学位教育规律,遵循农业硕士学科特点,一体化设计改革方案。一是根据需求导向,加强顶层设计。对接农业硕士8个培养领域与农业全产业链,设立农业硕士乡村振兴人才专项、农业硕士“兴农”创新班,创新实践育人模式和专业实践平台,助力乡村振兴。二是设立全程导向,延伸质量链。将前端延伸至招生环节,按照“问题导向、课题依托、基地支撑、指标单列”思路实行“精准招生”,末端延伸至“溯源质控”环节,强化质量监管“五个度”。三是强化质量导向,拓展培养内涵。按照“一核、二纲、三段、四驱”思路拓宽“靶向”培养路径,“一核”即以培养符合乡村振兴需求的德才兼备的应用型人才为核心;“二纲”指培养方案和学位论文质量保障体系;“三段”即“基地—学校—基地”轮训式培养;“四驱”是发挥专业实践、基地运行管理、课程体系、双导师制等核心要素的驱动作用。具体实施如下:

(一)“精准”招生

  1. 围绕农业生产、农村发展一线的突出问题,征集入库项目。以服务需求为导向,结合导师与企业科研合作项目,依托联合培养研究生基地、现代农业产业园等涉农科技服务平台,征集入库“问题清单”。
  2. 设立“乡村振兴”专项指标。对入库项目进行遴选。
  3. 遴选“乡村振兴”人才。根据拟录取学生学科背景、研究兴趣与“在库项目”进行“人岗相宜度”匹配,由校内导师、基地导师共同与学生进行双向选择纳入“乡村振兴人才培养计划”。

(二)“靶向”培养

  1. 围绕服务乡村振兴设计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体系,以培养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乡村振兴应用型人才为核心目标,修订培养方案。突出综合性(研发—试验—生产)课程设置,鼓励“行业专家上讲台”,强化案例分析和实践研究。开设面向新农科建设的新产业新业态课程,建成省级示范课程《现代农业创新与乡村振兴战略》,塑造学农知农爱农的 “三农情怀”。
  2. 实行“基地—学校—基地”三段轮训式培养模式,尽早进入基地开展生产实践发现问题。进校完成理论课程学习后返回基地进行专业实践,通过“学校 基地 产业”三位一体协同育人,实现培养目标与职业需求、理论教学与生产实践、论文研究与求职就业无缝对接。
  3. “制度 平台”创新激发实践能力培养。制定《专业实践环节管理办法》《联合培养研究生基地建设管理办法》《专业学位研究生专项制改革实施办法》,落实平台建设考核制度;围绕“振兴粤东西北”战略,整合科技特派员、科技小院、县级农技服务驿站、高校服务乡村振兴共同体等新型平台,构建“农业硕士 涉农科技服务平台”实践训练模式,强化实践能力培养。
  4. 落实“三段双导”考核评价制。校内外导师参与三段轮训全过程,共同制定培养计划,共同负责实践训练考核、学位论文开题与答辩等。
  5. 实施学位论文风险防范和“问题风险”综合研判机制。针对部分选题层次不足、深度不够的潜在风险,实施学位论文风险防范和“问题风险”综合研判机制,保障在解决一线问题基础上完成论文。

(三)“溯源”质控

依据“入库项目”的问题需求(“源”),从企业需求与论文的选题的契合度、入库项目—开题—学位论文的匹配度、专业实践环节的达成度、基地建设与运行的有效度、双导师的参与度等方面对培养过程质量进行监控。

工作成效

研究生评价以往更多聚焦于科学研究和科研论文,但现在国家对于推进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分类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机制改革与创新要更加体现产教融合,体现对研究生培养的多元化,以及对产业发展的人才支撑。学校作为华南地区的“双一流”综合性农业高校,积极发挥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及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作用,从实践创新、专业技能、服务行业需求、解决一线问题等多方面对研究生评价进行改革,以培养研究生综合素质和职业胜任能力为根本目标,取得较好成效。

(一)人才培养质量高、综合实践能力明显提升。“兴农创新班”以及纳入乡村振兴专项培养的农业硕士整体动手能力强、专业技能优、理论素养高、发展潜势好,涌现出一批典型。吴良波获全国农业硕士实践优秀成果奖,周玲在养殖企业实践时参与发现的重大问题在《nature》发表,杨洁在实践中优化猪粪处理模式将猪粪减量化率达97.4%。近1/3研究生在实践中获发明专利,80%学生发表应用性成果,10余人次在“渔菁英”“牛精英”等全国性实践赛事中获奖。

(二)助力乡村振兴成效显著。每年千余名农业硕士到农技驿站、乡村振兴驿道、科技小院、新农院分布式服务站开展实践服务三农。师生共同组建了72个全产业链专家服务团队为76个现代农业产业园提供全方位服务,人民日报、南方日报、羊城晚报、南方 等多家媒体进行报道。“科技特派员 脱贫攻坚 研究生”新模式解决了帮扶地区众多生产问题,入选“全球最佳减贫案例”,为减贫问题贡献了华农智慧。温氏兴农创新班多数学生留在企业就业,合作培育了7个国家级畜禽品种,获国家科技奖2项、省科技一等奖3项,华农—温氏协同育人模式成为国内产学研合作典范。获批3个全国农业硕士实践教育示范基地,新建100余个省级、校级联合培养研究生示范基地,依托基地培养的农业硕士,解决包括果菜花茶、南药、畜禽等产业乡村振兴一线问题400余项,助力新会陈皮获中国区域农业品牌影响力冠军,打响茂名钱排“银妃”三华李品牌,为“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提供理论与www.尊龙凯时888的技术支持。

(三)人才培养辐射效应大。通过农业硕士培养模式改革“小切口”,引领带动全校专业学位差异化培养“大变化”。在全校范围内实施专项制改革项目,现已在13个学院开设14个人才培养创新班,有交叉领域的“智慧养殖班”“低碳农业班”,有与企业联合的“天禾班”,有聚焦地方区域问题的“河源灯塔盆地班”“先行从化班”,有瞄准行业急需人才的“作物育种班”“预制菜班”等,在课程设置、培养环节、学位论文整体设计等环节都充分契合改革需要,应用性课程占比显著提高、双导师达到全覆盖。实现了专业学位教育的本位回归,使专硕培养目标、特色定位更加清晰,实践内涵导向更加明确。专硕和学硕分类培养目标初步实现,专硕研究生评价体系呈现多元化,不再是科研论文单一评价。

(四)成果的推广与应用效果良好。相关成果发表论文9篇。在全国农业专硕教育研讨会、服务乡村振兴高峰论坛、首届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大会分论坛等作专题报告14次,湖南省学位办、南京农大、西北农林等30多家单位来校交流。因成效明显、社会效应好,提升为省级“乡村振兴”专项,由省教育厅单列专项指标支持改革。改革的相关成果还获得了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全国农业教指委优秀案例、广东省教学成果特等奖、省研究生教育学会优秀教育成果奖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www.尊龙凯时888-尊龙凯时登录 » 广东省教育评价改革典型案例——华南农业大学

分享到: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