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理工科技创新研究院参与研制安装的多物理谱仪散射腔。
62个先进科研实验室
东莞这个“土产”科创院,在灵活的体制机制推动下,现已组织建成了10大科技平台和5个特色学科专业方向平台,建成了62个先进科研实验室,有效支撑了科技创新向深层次迈进。2020年获得国家级项目8个,立项经费2674万元。
1月26日8时39分,中国散裂中子源多物理谱仪成功出束,中子束流与预期相符。多物理谱仪是散裂中子源科学中心、东莞理工学院和香港城市大学共同建设的国内首台中子全散射谱仪,也是中国散裂中子源第一台合作谱仪。
多物理谱仪的成功出束标志着国内首台中子全散射谱仪的设备研制与安装获得了成功,这一重大成果的背后,离不开东莞理工科技创新研究院(以下简称科创院)的有力支撑。该研究院2016年与中国散裂中子源共建了多物理谱仪及中子散射技术工程研究中心,联合开展专项技术攻关合作,所研发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闪烁体探测器是谱仪最关键的核心器件,经过不断迭代,其各项参数指标均达到目前国际同类探测器的最高水平,实现关键装备的国产替代。
这个“土产”科创院,究竟有什么特色?又为何有着如此的大本领?
创新体制机制 释放改革红利
一直以来,高校科技创新存有不少短板,如科研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滞后、整合能力有限导致科研力量涣散;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渠道不畅、价值变现渠道单一,导致产业化收益有限······
东莞理工学院于2016年成立科技创新研究院,对种种弊端说“不”。“我们一直在探索建立服务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与区域科技产业创新发展的新体制。”东莞理工科技创新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周梓荣说,“经过不断探索实践,我们建立起体制内创新与体制外创新相互融合发展的创新组织体制。”
作为民办非企业独立法人单位的新型研发机构,科创院成为新时代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的“试金石”。东莞理工学院党委书记成洪波认为,科创院要找好职能与效益之间的平衡点,大力推进新型研发机构的构建,打造示范性平台项目,以科研育人支撑学校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
对此,该院一方面作为学校的二级组织机构,承接各种体制内创新资源,开展各种体制内创新项目,承担各种体制创新任务,产出高质量科技创新成果;另一方面,充分利用新型研发机构体制机制的灵活性与自主性主动吸纳各种体制外创新资源,自行集成多种创新要素,自主开展相关创新活动,积极主动与地方产业进行精准对接。
“这有利于构建基于不同技术来源和渠道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系,拓展技术成果来源在地方落地转化,服务地方产业创新驱动发展。”周梓荣说。
在灵活的体制机制推动下,科创院现已组织建成了10大科技平台和5个特色学科专业方向平台,建成了62个先进科研实验室,有效支撑了科技创新向深层次迈进。2020年科创院获国家级项目8个,立项经费2674万元,其中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该项目是东莞市首个以牵头单位身份拿下的国家重大项目。
根植产业需求 开掘业绩源泉
宋加雷,是东莞理工学院机械工程学院教师,同时也是科技创新研究院机器人与智能装备中心团队成员。
“动物经过上亿年的演化,已经进化出卓越的运动技能,通过研究它们的运动,我们可以学习运动形态,提高能量利用的效率或实现有效的运动。”宋加雷说。
宋加雷的研究成果被国际同行广泛认可:他在国际上第一次建立了蜂鸟飞行的高精度cfd仿真模型,详细讨论了蜂鸟飞行中的升力产生的复杂机理。因在仿生飞行空气动力学方面的研究成果,宋加雷近期被美国国家航空博物馆遴选为典型人物,在博物馆2025主题展览中展出。
在科创院,和宋加雷一样的科研人员越来越多,汇聚成了科技创新的源头活水。科创院紧扣重点学科建设需要,组建了多个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创新团队。
科创院更重要的价值取向是助力区域经济转型升级。为此,科研人员积极走入生产车间,与长盈精密、固达机械等知名企业和横沥模具产业协同创新中心等各类市场主体,共建了一批工程技术研发中心,解决了高速高精产线智能控制,移动终端异形金属构件精密高效制造、模具随型水道3d打印等行业共性关键技术,推动了区域科技产业创新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创造直接经济效益近30亿元。
据介绍,东莞理工科技创新研究院未来将进一步提升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效益,引领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发展,以政府重点领域研发计划为牵引,协同产业链开展融合创新,引进成熟度较高的先进技术到东莞进行工程化研究和产业化。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www.尊龙凯时888-尊龙凯时登录 » 东莞教育新闻网:东莞这家“新”研究院 练就一身“硬”本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