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疫情等因素的影响,让2022年成了考研历史上战况最“惨烈”的一年。但很显然这只是个开始,后续的难度很可能会更高。那么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还要不要选择二战呢?我们将从以下角度进行分析:
考试难度:
大家应该也多少注意到了,一些科目的难度开始出现提升。主要表现在考察的范围更大,知识点更偏,这样无疑对复习的广度和效率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研究生入学考试作为选拔性的考试,其目的是为了优中选优。考研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了,许多人都已经掌握了最基本的备考和抓重点的方法,如果继续只考察这些内容,那么考研作为选拔性考试的意义就将失去。而提高考试难度,正是一个增加考生区分度的好手段。掌握重点的同学已经很优秀,但是掌握重点的同时掌握零碎点的才是更优秀的。
比如今年的管理类联考的初数部分,往年必考的一些知识点没有考,反而从小学奥数题里抽几道放在试卷里。而类似考法也很可能会继续延续下去,这对二战考生是一个明显的削弱,原本二战的优势之一就是知识点掌握的更好,但现在面临着题目的巨大不确定性,这份优势的发挥也大概率会受到限制。
竞争压力:
随着大学生的数量越来越多,学历贬值的现象也愈发严重。大家都意识到,本科学历很多时候已经不够用了,再加上各行各业的严重内卷,许多同学都产生了对未来就业和发展的焦虑。而这时考研就成了一个非常好的选择。它既能暂时躲避就业,又能让自己更好发展,于是许多人都开始挤进考研的热潮。但过大的考生基数,往往代表着考研竞争的加剧。
一些往年招10人报30人的专业,现在却可能招10人报80人,再加上之前所说的优中择优原则,想成功上岸的各种成本也将大幅增加。并且除了当年的应届生群体外,选择二战甚至三战四战的人也不在少数。
而2022年的考研人数已经突破450万,但录取的总人数却只有100万左右。剩下的350万落榜考生中,道又会有多少人抱着再战的想法冲入下一届的考试。所有人都面临着更大的竞争压力,想脱颖而出自然难上加难。
考研环境:
近些年主要受疫情影响,就业出国等活动都受到了强烈的冲击,这也是考研考公人数暴增的原因之一。这也就导致了原本应当由高校毕业生入职的一些行业,出现生产力的不足。许多毕业生之所以拒绝工作,是因为将时间都投入在了备考上。但生产力的缺乏会影响整个社会的运行,国家自然不会对这种情况放任不管。为了凑够毕业生进行工作,那么自然要将考研的人数和热度进行限制。表现之一就是今年的国家线暴涨,一些专业甚至涨到将近400分。
国家线出现这种情况,除了人数的影响外,更主要的应该是国家借此表明态度,希望某些考生不要以考研当作逃避工作的借口。毫无疑问这将增加考生上岸的风险和成本,尤其是对一些已经落榜一次的考生来说,如果再战一年,所面临的风险、付出和收益,真的还成正比吗?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www.尊龙凯时888-尊龙凯时登录 » 考研要不要选择二战?首先要想清楚这三点!